出现一个击杀一个!以色列为消灭真主党,连最深层的武器都用上了
10月8日晚,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外宣布,已击毙黎巴嫩真主党武装领导人纳斯鲁拉的指定继承人和其后继者,此举对黎巴嫩真主党造成重大打击,也是巴以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,内塔尼亚胡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最新回应。
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打击行动已进入高潮阶段,甚至可能对真主党任何级别的领导人物,包括潜在领导人,实施精准斩首。这种威慑行动震动了整个中东地区。然而,经过观察,我们必须思考:以色列究竟如何实现如此精准的斩首行动?且这种打击方式,其有效性究竟如何?
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采取了精准打击,其效率之高、手段之狠令人震惊。对纳斯鲁拉的空袭动用了80吨炸弹,对他的继任者则使用了73吨炸弹。如今,真主党潜在的接班人团队,一露面便遭迅速清除。如此高效的斩首行动,表明以色列已深入掌握真主党指挥层的动向,甚至预先掌握了他们的潜在藏身处和行动轨迹。
许多人将此次精准打击归因于以色列特种部队所部署的AI系统。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,但关键在于以色列长期深耕黎巴嫩真主党内部的情报网络,“钉子”埋得足够深,时间足够长,从而积累了海量情报。
此次传呼机袭击事件暴露了以色列长达八年之久的缜密情报部署。此前,以色列对纳斯鲁拉本人也曾多次试图暗杀。无奈之下,伊朗不得不紧急提醒纳斯鲁拉迅速撤离,但为时已晚。 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高层指挥系统,特别是主要领导人,拥有极其精准的情报掌握。这意味着,那些潜在的接班人选都已列入以色列的暗杀目标名单,其行踪也完全在以色列的掌控之中。
以色列若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情报甄别,前提是掌握目标人员的活动规律和生理特征数据,并拥有足够的传感器——例如摄像头、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——来收集和传输这些数据。然而,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领导层恰恰缺乏这种技术能力。
观察显示,这些领导层摒弃了现代通讯工具,坚持使用传统的人工联络方式,所有情报传递均依赖人工或专用线路电话。为防范暗杀及内鬼泄密风险,他们甚至采用多人传递、真假情报混淆传送的策略。
以色列此次军事行动的弹药投放量巨大,意味着其前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目标侦察。虽然情报并非绝对准确,但准确率至少达到九成以上。因此,仅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显然无法完成如此精准的打击,必须依赖黎巴嫩真主党内部人员提供更精确的情报支持。
因此,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判断,以色列可能早在二十年前就已部署了其最隐秘的战略力量。 缺乏人力情报支撑,任何技术情报都无法最终确认其真实性。
要找到反例很容易,比如美军多次所谓的“斩首”行动都以失败告终,原因很简单:他们过分依赖技术侦察,轻视人力情报,结果误杀平民,目标人物却逍遥法外。
以色列此次对黎巴嫩真主党和叙利亚中高层目标的打击行动,动用了长期潜伏的众多间谍,此举充分表明,以色列已面临严峻局势,不得不孤注一掷,将多年经营的情报网络全部启用。
然而,这种情报使用方式存在极高风险:一次使用后便可能失效。关键情报泄露将直接暴露自身,并波及整条情报线上的相关人员。 考虑到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与以色列长期对抗的经验,他们的反谍报能力不容小觑。
因此,以色列此次多线作战,战线绵延,实为孤注一掷。最终能否取得预期效果,仍有待观察。
黎巴嫩真主党持续抵抗,以色列构建边境缓冲区的行动短期内收效甚微,表明以色列近期目标未能实现。一年来的巴以冲突中,内塔尼亚胡提出的铲除哈马斯、营救所有以色列人质及确保加沙不再威胁以色列这三个目标,同样未能达成。
以色列此举激怒了整个中东,阿拉伯世界也清醒地认识到:如果不加强团结,将面临被以色列彻底消灭的危险。因此,尽管以色列攻势猛烈,但仍遭到抵抗。阿拉伯世界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反间谍工作,伊朗更启用前总统内贾德负责这项任务。
以色列目前战果已显现疲态,后续攻势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。虽然初期对黎巴嫩真主党,甚至伊朗革命卫队高层造成一定震慑,迫使其转入地下活动,但要持续扩大战果,难度极大。
然而,反抗的火焰并非悄无声息地熄灭,而是积蓄力量,最终喷薄而出!他们的实力并未因此削弱,以色列长期以来试图在该区域通过强硬手段营造有利局势,但这终究只是暂时的,无法长久维持。
近期,以色列试图借美国大选前的时机,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战略窗口。与此同时,美国正积极斡旋,力图缓和局势,促成中东地区全面停火。最终结果,需待美国大选结果揭晓及国际舆论走向明朗后才能确定。
